鲜肉电商与其他电商行业的区别是,商品多为非标品,即进即出,现场突发情况多,业务操作灵活,因此无法完全参照其他电商 erp系统设计生鲜供应链。
-----生鲜配送行业的现状与问题-----
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,有80.9%的人在36岁以上,91.8%的初中或以下学历。
2、生鲜产品大部分都是非标品,下单的数量和实际发货的数量往往不相等,比如萝卜一根就不算整斤。
3、生鲜商品的货架期短,每一种商品对湿度的要求不同,并且在储存和运输途中易损耗,提高供应链的信息化程度,让信息流通少,减少库存损失。
为降低库存损失,除干、冻以外的蔬菜、水果、水产公司多采用销定采的方式,但客户随时来单,在采买时只能根据当前下单情况及以往经验进行采购,因此造成采购成本、价格上涨的商品不适合采购商。
5、生鲜商品在路途上也容易丢失,例如,叶菜水分蒸发、水产品死亡等现象,导致客户实际收货量与发货数量不一致,订单组人员一般直接在原订单上改单,导致订单单据混乱,无法追溯,对账困难等。
-----供应链解决方案-----
因特网的普及使各行业逐步走向互联网化,生鲜配送行业也不例外,目前市场上的物流系统大多采用传统的进销存系统,严谨的出入库模式,但对于生鲜配送行业而言,目前的物流系统多采用传统的进销存系统,严格记录的进销存系统并不需要记录记录,因此每一步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,因此不可能长期进行审核审核。
由于生鲜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文化程度低,思路简单,因此系统设计应尽可能简练、直线、不拐弯,尽可能符合操作者的使用习惯。软体流程不宜过长,配置项目应尽量减少,因为本行业本来就缺乏的系统操作人员,操作尽量简单愚蠢。
产品设计必须考虑落地层面,功能不可落地,设计再好也等于0。
货物模块
商品化模块作为系统底层的基础数据,设计不好,对用户后期维护和系统改造的费用都非常高,构架上应尽量简洁,但字段设计要尽量符合生鲜行业特点。
比如顾客买鱼,按条数下单,买香蕉芒果是按数量下单,而我们与客户结算时按斤两种方式结算,为方便客户下订单及方便结算,需要设置下单单位与结算单位。
由于采购过程比较复杂,采购人员可以采购,供应商也可以提供,但不同时期的合作供应商可能会有所不同,甚至会出现临采或司机补货的现象,因此实际供货方不确定,商品不应与采购商品强强联合。
同一种商品的不同售价虽然不一样,但商品的基本信息是一致的,只需要在价格上做区分,不需要品名、图片、描述信息全部单独配置,只会增加后期的维护费用。
条码分类
目前的分拣员有先贴纸后分拣的习惯,但经过分拣后没有再次过秤,实际的装量可能与标签上的重量不一致,我们可以根据分拣员这一习惯调整分拣方式,先打印贴纸,贴纸上包含下下下订单的数量和订单商品详情 ID,分拣人员分拣商品时,我们可以根据分拣员这一习惯调整分拣方式,先打印贴纸,贴纸上包含下下订单的数量和订单数量,分拣人员分拣商品时,可以根据分拣商品的习惯调整分拣方式,先打印贴纸,然后分拣商品。用户还可以在收货时扫码核对确认数量,无需我们的业务人员进行再次审核操作。
入库
进货入库时可直接按合格品入库数量入库,若有次品与供货商协商后直接退回或报损处理,无需再走采购退货流程。
进货时,应按与供应商终结清的斤两数量入库,而不必管每天的净重或毛重,在分拣结束后每天清点剩余商品数量,直接记录剩余数量,不用再人为地计算每一天商品的实际数量。
对不同价值的商品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,价值高的优先管理,价值第二,低价值不管理。
流出
如果储存不良的叶菜类水产类商品如果剩余量不大,可以考虑直接分摊到当天下单的顾客,增加收入,减少库存损失。
货物分拣完毕后,不建议再走出库确认流程,即使出库单也不必生成,直接按分拣的实发数量扣减库存。
但是建议增加清晨临采商品数量、价格的确认,增加装运单模块,可由早班值班员直接填写临采实发数,并与临采人员确认价格不确定后,再重新打印配送单,减少配送单数量造成的损失。
售后组件
仓储期短加上路途损耗等可能导致货物储存过程中死亡,客户拒绝收货,或者叶菜类水分挥发造成斤两不足,客户收货时,客户收货数量与仓库发货的数量会出现偏差,客户收货时的数量与仓库发货的数量会有偏差,而不能进行二次销售,只能报损处理,不建议再增加客户实收数量的情况下,客户收货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。如果有需要在第二天补货的商品可以增加订单并且售价为0,之后和原来的订单一样走分拣流程。